创业,就如一场马拉松长跑,孤单艰难且漫长。但如果有人陪伴在侧,是否更有信心跑完全程?
近年来,高新区(滨江)的各园区、楼宇内“长”出了一家家创业陪跑空间,它们为创业者提供场地、配好导师、搭建社群、链接资金,帮助创业者“顺利起跑”。目前,全区共认定了杭州市创业陪跑空间12家,带动就业千余人,其中孵化企业首次突破500家。
所谓创业陪跑,如何能够“陪”得恰当、“跑”得轻松?
丁武龙笑称自己很有发言权。作为浙江迪萧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迪萧科技)创始人,前段时间,他带着公司大部队再次“乔迁新居”,把办公实验室从原先的56平方米小开间,搬到了位于同一幢、面积合计700平方米的3处办公点,顺利实现扩容。
从56平方米到700平方米,对迪萧科技而言恰是一场马拉松长跑。
2017年初,迪萧科技入驻位于滨安路1180号的慧和创业陪跑空间。该公司以特种分离膜元件为核心产品,主要为医药化工企业提供全方面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,当时已经掌握了市场上主流的膜法水处理技术,还能针对小型化工企业、电镀企业进行水处理,但没有在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。
回忆起初次“拜访”企业时的画面,慧和创业陪跑空间负责人许意如仍记忆犹新:“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,对着电脑屏幕前的数据,你一言我一语,还没走近,就能听到阵阵的讨论声。”看着眼前朝气涌动的场景,“拉着它跑好前半程”成了许意如记挂在心头的要紧事。
此后,慧和创业陪跑空间工作人员多次走访,摸底创业团队发展方向、行业前景等,了解到企业核心技术产品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后,提出了定制一个小型实验室的设想。
“产品研发需要不断试错、不断试验。”许意如解释道,他们找到合适的场地,并在该区域搭建了实验台,增设了上下水、地面防水等。实验室紧挨着办公区,如此一来,创业团队就能对实验数据及时验证,不用对着电脑“纸上谈兵”。
如今,在创业这场马拉松长跑中,迪萧科技已游刃有余。近年来,其顺利入选杭州市雏鹰计划,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,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同时,从聚焦医药化工纳滤膜应用到拓展生物学分离纯化应用,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,2022年还在杭州周边建成了3000平米设备生产厂房。
迪萧科技的创业经历仅是滨江众多创业者的缩影。该区着力打造青年创业创新“新天堂”,以数字经济、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,零磁医学、量子信息、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也在加速崛起。在企业创业创新过程中,除团队优秀的技术项目核心之外,政府就业创业资源供给也在添砖加瓦。
比如,政策补贴上,对聚焦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、就业困难人员、退役军人等重点创业群体,积极落实创业配套措施。仅2024年,全区审核拨付创业陪跑空间场地租金补贴216.16万元,惠及重点群体企业99家次;审核发放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118.5万元,一次性创业补贴73.5万元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立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,结合创业企业特点、优势、基础、需要,指导做好创业融资、场地扶持、导师辅导、项目孵化等创业服务工作。”高新区(滨江)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同时,我们也将通过优化服务,拓展服务半径,发挥‘滨创陪跑’创业陪跑服务品牌作用,推动平台企业更好发展,提升全域创新创造活力。”